陳珮怡

previous arrow
陳珮怡 驚濤 2019
陳珮怡 獻鯉 2024
陳珮怡 悄悄話 2022
陳珮怡 新綠 2022
陳珮怡 弄荷 2022
陳珮怡 遊園戲夢-水含羞 2022
陳珮怡 遊園戲夢-知時草 2022
next arrow
 
陳珮怡 驚濤 2019
陳珮怡 獻鯉 2024
陳珮怡 悄悄話 2022
陳珮怡 新綠 2022
陳珮怡 弄荷 2022
陳珮怡 遊園戲夢-水含羞 2022
陳珮怡 遊園戲夢-知時草 2022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1984年生,大學期間便開始學習膠彩,2007年畢業於國立屏東教育大學視覺藝術教育學系,同年考取東海大學美術研究所持續鑽研,2011年畢業即以膠彩藝術創作為專職。作品曾獲2011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100-1期美術展覽補助、數次榮獲國美館與藝術銀行典藏、日本平野美術館典藏。


評論

陳珮怡與膠彩畫

評論
台灣膠彩畫簡史
「膠彩」一詞出現於日本明治時期,當時社會面臨西化的諸多挑戰,導致民族主義情緒高漲。這一流派成為日本本土的現代繪畫,為了抵抗西方帝國主義威脅下的西洋繪畫。一些日本菁英甚至將西方藝術視為帝國主義威脅的副產品。膠彩畫隨日本帝國擴張帶入台灣,至今盛行。膠彩畫正式在台灣教授並選派台灣畫家赴日進修。
陳珮怡 獻鯉 (局部) 2022 © 陳珮怡

新綠

賞析
雨打芭蕉具有豐美的文化意象,「深院鎖黃昏,陣陣芭蕉雨」像歐陽修這樣的詩句不一而足,有景象,有聲音,還有一種寂寥之情;芭蕉雨聲也是舞文弄墨佳題,明沈周《聽蕉記》:「蕉,靜也;雨,動也。動靜戛摩而成聲,聲與耳又能相入也。」
陳珮怡《新綠》中,芭蕉葉由畫上方向左下伸展,構圖不落俗套,兩葉色澤深淺不一、形狀略異,綠色較深、葉片有裂的老葉在前,襯托出其後鮮嫩而完整新葉,兩葉互相對照,展現植物生長循環,畫名「新綠」即意味生生不息。
陳珮怡 新綠 (局部) 2022 © 陳珮怡

弄荷

賞析
陳珮怡所繪《弄荷》是一件極具功底,穿越古今之作。左側的瓶花巧用清郎世寧1723年所繪《聚瑞圖》局部,加以變化,如稻穗方向、花瓶,以及添加貓咪、織物等。聚瑞即祥瑞聚集之意,並蒂蓮蓬、荷葉田田、荷花嫣然,間有嘉禾,以示豐年。郎世寧為義大利耶穌會修士,始為教堂畫壁畫,1715年來中國,因清廷禁教而未能傳教而成為宮廷畫家。
陳珮怡 弄荷 (局部) 2022 © 陳珮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