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許的價值

薛松在當代文化中所扮演的藝術家角色
文/張敬亭(中文翻譯/劉素玉)
《水火之歌 – 薛松的藝術》高士文化藝術2022年出版。

薛松於工作室,上海2017。攝影:張敬亭

薛松是一位自覺的藝術家,維持專業創作的例行日程。他特有的焚燒拼貼技法已經樹立標竿,從最初的構圖,到拼貼圖像的選擇、焚燒和粘貼,再到最後塗壓克力顏料和上保護漆,每個程序在他上海工作室的特定位置按步就班地進行。以現實的角度看,薛松對自己作為藝術家的時空背景有所認知;而身為中國當代藝術家,西方藝術則挑戰他的創作。在自覺的情況下,他探討身分認同、面對塑造他的複雜歷史和快速變遷的社會,歸根究底,對於藝術家角色的自我認知創造了薛松的藝術價值。

藝術家和匠人的區別在於個人特質(individuality),這是後者不足之處,而前者則不同,他們努力以有創意的方式留下印記,以此確立和重塑藝術家的角色。藝術家留下簽名的最早例子出現在文藝復興早期,當時工坊逐漸式微,有利於個人藝術家出頭。同時,藝術家開始在歷史或宗教畫面中繪入自己的肖像。拉斐爾1509至1511年的壁畫《雅典學院》中,將自己畫在哲學家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之間,顯示自己不僅是畫家,也是思想家。隨著巴洛克時期藝術家和工藝師差別的加深,藝術家開始積極地承認和認同自己為藝術家。維梅爾1666至1668年的《繪畫藝術》的主題就是繪畫本身。他描繪創作中的自己,並以繪畫工具強化他藝術家的身分,以及以地圖、書本、樂器等象徵物顯示他的博學和教養。隨著現實主義的崛起,日常生活勝過歷史或宗教場景時,庫爾貝在1855年的長達五公尺多的巨作《畫室》中,描繪對於他畫家生涯的各種影響,並且頌揚身為藝術家的角色。

約翰尼斯·維梅爾 繪畫藝術 1666-1668 油彩布面 120 x 100 cm 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CC0 1.0 通用

到了現代,藝術家對藝術的視覺評論更加深入,從實踐本身到藝術歷史和理論根源。從 1954 年到 1955 年,巴勃羅·畢卡索 (Pablo Picasso) 創作了一系列名為《阿爾及爾的女人》的十五幅畫作,其靈感來自歐仁·德拉克羅瓦 (Eugène Delacroix) 1834 年的相同名稱和主題的畫作。雖然模仿過去大師的繪畫傳統很常見,尤其是在裸體畫中,但畢卡索的方法卻截然不同,因為他的抽象演繹與原始材料幾乎沒有相似之處。與以線性方式向過去致敬的方式不同,畢卡索方法的方式和絕對自信展示了藝術史進程中的巨大變化。由於這種變化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藝術家本人,畢卡索熱衷於紀念它,從而確保他在歷史上的地位。這種通過挑戰歷史來創造歷史的觀念體現在馬塞爾·杜象 (Marcel Duchamp) 的1919 年的作品《L.H.O.O.Q.》 。稱為他的現成品之一,也就是將一件普通的物品提升到藝術的地位,這件作品是李奧納多·達文西 (Leonardo da Vinci) 十六世紀早期畫作《蒙娜麗莎》的明信片複製品,杜象在這幅畫上畫了鬍子和鬍鬚。杜象對西方藝術最具標誌性和最受尊敬的傑作的諷刺和明顯無視,表明了他對傳統和高等機構的挑戰。作為一個局外人,杜象認為他的使命是拒絕藝術界的慣例,甚至在他的職業生涯後期試圖完全退出藝術。而在戰後時期,安迪·沃荷 (Andy Warhol) 則採取了完全相反的方式。由於早期從事廣告和插圖工作,沃荷最初也被視為局外人;然而,他並沒有直接拒絕傳統,而是巧妙地從內部改變了藝術世界。

巴勃羅·畢卡索 阿爾及爾的女人O版本 1955 油彩布面 114 x 146.4 cm © 巴勃羅·畢卡索

1962年安迪沃荷的32幅絲網印刷《金寶湯罐頭》首次亮相時,評論家猛烈抨擊不僅其主題單調平凡,而且採用大量生產的絲網印刷方式而貶低其價值。沃荷為何選擇湯罐有幾種軼聞,不論如何,反映了他對抽象表現主義運動的高智力特質感到疏遠,而且,也反映了他對現代生活的正面評價,尤其是現代技術及大量生產的方式。沃荷對流行文化的興趣伴隨著美國二戰後中產階級的崛起,也就是社會中大多數人可輕易獲得消費品。從1960年代開始,他以「可口可樂瓶」作為創作系列主題,沃荷之所以喜愛,乃是因為從政治菁英、好萊塢名人到他個人,都隨手可得並經常飲用這種流行飲料1。雖然沃荷理直氣壯地擁抱流行文化,尤其是消費文化,很有爭議,但仍然引起收藏家的強烈共鳴。他位於紐約的工作室—「工廠」(Factory),快速成為知識分子、好萊塢名人和富有收藏家的著名聚集地,沃荷取悅他們,而得以為他們畫肖像。通過將瑪麗蓮夢露等名人的肖像與自己的畫像配對,就像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將自畫像繪入歷史或宗教人物中一樣,藝術家將自己的形象提升到他畫中人物的地位,從而功成名就。

在1980年代獲得廣泛的商業成就後,安迪沃荷試圖以明確的方式表達藝術作為商品的看法。1981年,他重新審視1961年構想的主題,開始一系列《美元符號》的廣泛作品,包括繪畫、繪畫和版畫。沃荷知道作為一名藝術家,就像他時相往來的好萊塢名人一樣,也在利潤豐厚的行業,而當時他也已經獲利甚豐。憑藉他建立的市場價值,通過創作《美元符號》的諸多版本,沃荷基本上創造並印刷自己的貨幣。與所有貨幣一樣,價值取決於其流通量。美元系列自首次亮相以來大受歡迎,堪與《金寶湯罐頭》相匹敵,直到今天,仍然是所有定期銷售他作品的拍賣公司的基本款。1987年沃荷去世以來,他的作品價格穩步上升,沒有任何下降的跡象,而且擠身史上最昂貴的藝術品之列。他1963年的兩件絲網畫《八個貓王》和《銀色車禍(雙重災難)》均以超過一億美元的價格售出。

安迪沃荷的成功和普普藝術運動反映了美國戰後消費文化的興起,而其藝術生涯的巔峰也與雷根時代的經濟奇蹟不謀而合。同樣地,中國當代藝術的興起也建立在中國八○年代改革開放的基礎上。政治波普(Political Pop)2是直接受西方普普藝術影響的中國藝術運動,是對改革開放帶來的劇烈社會變動的回應,突顯中國新資本主義傾向與國家過去社會主義理想之間的矛盾。王廣義1994年畫作《大批判系列—可口可樂》中,大膽地將共產主義宣傳圖像與西方流行的消費品牌並置;薛松則採取比較微妙的作法,他以可口可樂瓶或瑪麗蓮夢露為創作主題,經常只描繪其輪廓,輪廓內則充滿了數百張拼貼碎片,這些以中國的文化或歷史圖像為主的拼貼碎片與輪廓形成對比。同樣地,這種文化和價值觀的對比也可見於魏光慶的《金瓶梅》系列,其中十七世紀中國春宮圖木刻版畫疊加在美國普普藝術家羅伯特·印第安納的代表性作品“Love”上。政治波普清晰的社會評論和強烈的視覺衝擊引起西方觀眾強烈共鳴,這一代中國當代藝術家在國際知名展覽中的曝光率越來越高,例如王廣義、魏光慶、薛松均參加在2005年瑞士伯爾尼美術館的「麻將—烏利·希克中國當代藝術收藏展」。

安迪·沃荷 美元符號 1981 壓克力絲網版布面 228.7 x 178 cm 泰德美術館、蘇格蘭國家畫廊 © 2021 The Andy Warhol Foundation for the Visual Arts, Inc. / Licensed by DACS, London 2021
薛 松 唐卡可樂NO.2 2011 綜合媒材布面 60 x 50 cm x 4 © 薛 松

中國當代藝術揚名國際迅速帶動國內需求激增,而在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的推波助瀾下,更引發美術館、畫廊和拍賣公司的數量與日俱增。2000年中、港、台三地在全球藝術市場的貢獻率僅為1%,2020年已攀升至20%,與英國同樣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市場3。此外,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美、英兩國的年銷售額下降超過20%,中、港、台三地只下降12%,而總成交金額達到一百億美元4。在這股輝煌的漲勢中,薛松步步為營,沒有迷失其畫家生涯的既定方向;許多他同輩的藝術家,則是創意枯竭,或是市場接受度耗盡,薛松仍然是中國當代藝術界非常活躍的一員,持續參加國際性藝術博覽會,包括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以及大型的個展,比如2019年在上海龍美術館的回顧展「涅槃—薛松作品展」。薛松穩健的成功反映了他在當今社會中所扮演的藝術家角色的理解,以及經營藝術事業所做的自覺的選擇,其中許多與他的靈感來源安迪沃荷不謀而合。

薛松和安迪沃荷之間的關係和比較在許多方面都很有意義。從表面上看,它反映了中國人對西方的迷戀,西方藝術隨著八○年代改革開放而史無前例地進入中國,導致藝術家廣泛的學習和實驗,而那些實驗往往只是模仿。薛松曾提及,他自1985年搬到上海,接觸到西方藝術的印刷圖像之後,對於安迪沃荷這樣一位外國人竟然畫中國共產黨領袖毛澤東的肖像感到特別迷往5。沃荷於1973年開始畫毛澤東肖像,這是尼克森總統的著名訪問中國之後一年,沃荷創作的毛像與尼克森總統訪華同樣引起重大爭議。然而在改革開放初期,包括薛松在內的中國藝術家對沃荷繪畫毛像的來龍去脈的了解很有限,但他們仍然受到啟發而創造自己的版本,毛澤東成為整個九○年代和2000年代初期中國當代藝術最具代表性和最常被描繪的主題之一。在另一方面,薛松描繪可口可樂瓶與原始素材保持更深層次的關係。對薛松而言,這個流行飲料及其著名的形象是現代生活方式的理想象徵,這與安迪沃荷最初的觀念相似;然而,從沃荷的觀念衍生出來,可口可樂及其象徵的生活方式更讓中國藝術家追捧,其吸引薛松之處,在於它是一種時髦的外國生活方式,而不僅是消費者的基本享受而已,而它日益普及標誌著中國新時代的到來,以及具有巨大消費能力的中產階級的崛起,這種情況與幾十年前美國戰後的經濟奇蹟相同。

安迪·沃荷,攝影:傑克·米橋 (Jack Mitchel) 1973。CC0 4.0 通用

除了致敬的風格之外,安迪沃荷最喜歡的主題消費文化也貫穿於薛松的藝術中。作為消費主義的副產品和視覺表現,廣告等同於文化。薛松認為,比起政治、宗教或民俗,廣告對當代視覺文化的衝擊最大,因為廣告在人們日常生活無法避免6,這種視覺傳達模式是他和他的觀眾所最熟悉,因此特意加以應用,形塑為個人的藝術風格。由於薛松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舞台美術系的背景,他擅長使用鮮豔的商業性顏料和直白的意象,也樂在其中。他經常直接使用從顏料筒取出的顏色,也很少在畫布上調色,以創造大量生產的視覺效果。為了落實主題運用商業廣告的概念,他的拼貼碎片時常直接取材自房地產或奢侈品的廣告。

薛 松 更上一層樓 2020 綜合媒材布面 100 x 180 cm © 薛 松

不同於安迪沃荷歌頌消費文化的魅力,薛松則著重於現代中國歷史和社會的複雜與爭議情況。薛松2012年的《瑪麗蓮夢露》圖像看起來和沃荷所畫的一樣充滿魅力,但這在女明星的輪廓裡的中國傳統書法碎片與作品整體主題卻令人費解的毫無關聯。薛松的「新山水」系列是中西文化並置的最佳例證,如2020年的《更上一層樓》中,構圖以對角線分割為兩半,一側是土地,另一側是湖水。土地以中國傳統山水畫碎片拼貼,代表中國藝術;湖水的拼貼碎片則是文藝復興和巴洛克時期的名畫,代表西方藝術。東方與西方的對比也由土地象徵本土、湖水象徵進口而得以強化,而無論東方或西方,兩者都同樣重要,缺一不可。作為中國當代藝術家,薛松認可西方藝術對其創作的影響,並且很清楚瞭解其市場吸引力。這反映了中國整體的消費文化,中國消費者渴望在形式上顯得洋氣和時髦,但同時用途要符合本土需求,薛松是一個活躍的消費者,他很清楚這個概念。

安迪沃荷和薛松這兩位藝術家對於消費文化的敏銳和近乎直覺的理解主要與他們的生活方式有關。沃荷出生於賓州匹茲堡,成年後移居紐約;1965年出生於安徽碭山的薛松,從小時就夢想在上海生活,1985年把握住在上海學習藝術的機會而搬到上海。薛松迅速成為上海藝術界的先鋒,2001年把工作室搬到莫干山路50號,成為最早入住的藝術家,翌年,他也號召幾何抽象藝術家丁乙和張恩利搬入該區——這個曾經是工業區,如今被稱為M50,已發展為堪比紐約SoHo的藝術區。除了藝術家工作室、畫廊、設計公司雲集之外,還有許多咖啡廳和酒吧,是藝術家、藝人和收藏家的熱門聚會場所。

除了結交名人之外,安迪沃荷還擴展到其他流行事業,包括管理實驗搖滾樂隊地下絲絨 (The Velvet Underground)、1969年創辦流行文化雜誌《訪問》(Interview),以及代言多種商品,從唱片、錄音帶到男士美髮用品和速食。只要有流行性並促使藝術家與消費品的形象相得益彰,沃荷一律歡迎。相較之下,薛松相對審慎,部分原因出於他沉默寡言的天性,薛松從未主動尋求與品牌合作,但一旦受到邀約時就會全心全力地配合。2010年,意大利奢侈品名牌菲拉格慕(Salvatore Ferragamo)的創意總監保羅·安德魯(Paul Andrew)為了在上海舉辦的世界博覽會登場而找薛松合作,那一年是中國生肖的虎年,薛松創作了一幅兩隻老虎的畫作,作為一系列限量的提袋、皮包與皮夾的主要視覺設計。翌年,德國設計家具精品Domicil推出藝術家系列與薛松合作,以薛松色彩繽紛的《意象書法》系列作為一套沙發和椅子的圖案。2017年,瑞典空氣清淨器品牌Blueair進軍中國市場,薛松受邀設計以美化三款空氣清淨器的面板,並在上海21當代藝術博覽會開幕中亮相,其中一個面板為了要與該品牌的健康意識一致,薛松從其2015年的《致敬—羅斯科之一》畫作中擷取兩隻象徵長壽的仙鶴圖象。2019年,德國汽車品牌保時捷與薛松合作,在中國市場推出了該品牌首款全電動環保跑車Taycan。薛松採取「和」這個字來表達人類與自然最理想的關係,他在畫布上以行書體寫「和」,再以大自然的花草樹木等圖案碎片拼貼,該幅作品再精確地彩繪烤漆到一台宣傳用跑車的車頂上。

薛松與菲拉格慕 (Salvatore Ferragamo) 創意總監保羅·安德魯 (Paul Andrew),2010。圖:薛松提供。
羅博報告 2012年1月第52期2016年8月第106期2017年10月第120期2019年10月第143期 © 羅博報告

再次跟隨安迪沃荷的腳步,薛松與台灣流行歌手張信哲合作,打破了藝術與娛樂之間的界限。張信哲2018年專輯《歌時代II》的封面採用薛松2017年畫作《和平—向馬格利特致敬》。該張專輯巡迴至北京的正式發表會時,會場上播放張信哲的流行音樂時,薛松的多幅畫作也同時出展示,有效地將聽覺與視覺兩種藝術結合為一,給觀眾一個多元的體驗。總括而之,薛松是出現在美國流行生活雜誌《羅博報告》(Robb Report)中文版封面最多次的藝術家,或許最能說明薛松與奢侈品的關係。自2012年以來,薛松的作品曾四次登上該雜誌封面,其中三次與瑞士奢華鐘錶品牌積家錶(Jaeger-LeCoultre)和蕭邦錶(Chopard)合作。在雜誌文章中刊登多張藝術家在自己的工作室中,穿戴著奢侈品,站在其畫作前的特寫鏡頭,將藝術家、藝術品,和他所代言的精品打包為一體,以推薦給消費者,凡此種種,都有效地提升薛松的個人形象。

安迪沃荷曾經說過一句名言:「比如說你要買一幅畫,我覺得你應該把那筆錢綁起來,掛在牆上。當有人拜訪你時,他們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牆上的錢。」7這句話不僅透露出許多收藏家潛藏卻否認的普遍心態,還顯示安迪沃荷擁抱此事實所享受的一種自由。薛松也給他的收藏家帶來這種自由。他2021年《符號系列—美元》的九幅畫作向安迪沃荷的《美元符號》致敬,但同樣展示其標誌性的焚燒拼貼技法。作品中的拼貼碎片採取了多種藝術圖像,從中國傳統山水畫、書法和民俗藝術,到文藝復興、巴洛克和印象派繪畫,薛松將巨大的金錢符號疊加其上,隱喻這些藝術品所具有的價值與價格。這體現了薛松對藝術作為消費品的理解,以及此理解對他身為藝術家這個角色的影響。對這個角色的理解,以及對其認同、建立和重塑,都是一個複雜但又關鍵的概念,也是自文藝復興早期到今天的當代藝術,藝術家一直殫精竭慮處理的概念。在薛松的奮鬥中,他對身為藝術家角色明智和坦然的自我評價就是他藝術最終的價值。

薛 松 符號系列-美元 2021 綜合媒材布面 60 x 50 cm x 9 © 薛 松

1 安迪沃荷著《The Philosophy of the Andy Warhol : from A to B and Back Again》,中譯本《安迪沃荷的普普人生》,台北臉譜出版,2010年。
2 Pop Art, 台灣譯為「普普藝術」,中國大陸譯為「波普藝術」。批評家栗憲庭於1992年首用「政治波普」一詞,歸納其為中國當代藝術運動的潮流之一。
3 麥克安德魯 (Clare McAndrew) 著《2021年藝術市場報告》,巴塞爾:巴塞爾藝術展與瑞銀集團出版,2021年。
4 同上。
5 薛松,劉素玉訪談:上海,2017年11月7日。
6 同上。
7 安迪沃荷著《The Philosophy of the Andy Warhol : from A to B and Back Again》,中譯本《安迪沃荷的普普人生》,台北臉譜出版,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