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的構圖主要以拼貼的效果呈現,上部的月亮和下部的大筆觸皆是以含有繪畫成份的抽筋剝皮皴所創造,而抽出棉紙內的粗紙筋後,紙張表面就會充滿細微的肌理。在製作版畫時,為了製造原作畫面上的肌理,就必須更強化畫面上的線條,才能還原原作紙筋以及抽出紙筋後的肌理。具體的作法除了增加版的數量外,為了強調這些肌理細節,更需要拉長製版時曝光處理的時間。
絲網版畫的製作方式是,將原作圖像手工描繪在類似傳統相機底片的滌綸片上,再將滌綸片放置在絲網版上,送入紅外線曝光機,曝光之後滌綸片上的圖像就會定型到絲網版上。在這件版畫的製作時,為了強化肌理的細節,工坊增加了曝光時間,由十秒延長為一至兩分鐘,以增加畫面的清晰度。
藝術家:劉國松
原作:中秋節,1969
媒材:絲網版畫(17版, 17色, 17印)
尺寸:103 x 70 cm
畫紙:法國阿起士 Arches, 100% 棉, 300 g/m2
年代:2015
限量:100,AP10
藝術家親筆簽名、用印、序號、年代
著錄:現代水墨傳教士的聖經(二),高士文化藝術2015年出版
畫框:裝裱另計
售罄
原作
中秋節
賞析
現代水墨傳教士的聖經(二)
在劉國松的抽象畫中,以中國節慶為主題的作品最具有人文情懷,這幅《中秋節》反映了千百年來中國人對月亮的詩意幻想,以及對中秋佳節的深厚情感。
劉國松 中秋節 1969 © 劉國松文獻庫